本篇文章1100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公子建,本名马建,四川内江人,文学硕士,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80后青年作家。
在古代,闺怨诗主要抒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等情感。古代闺怨诗虽然以描写女性情怀为主,但其作者却多为男性,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中国古代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古代女子能获得读书机会的本来就少,且受封建主义压迫,能著诗传世的自然少之又少。
其二,中国古代男性文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等等题材情有独钟,往往是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质的情怀,比如有济世之心、无缚鸡之力的无力感。
其三,在科举时代,甚至这之前,学子士人常有怀才不遇之思,这种忧思与女子等不到、遇不到良人的情感大致相同,所以他们对女子的哀怨情感同病相怜、感怀至深,并不忌讳用自己的诗词文章大加倾诉。
在古代,“闺怨”是最常见的文学创作题材之一,闺怨诗在历代文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今时今日,再谈闺怨诗,其思想、内容乃至形式与古代相比必然会大有不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今天,闺怨诗生存的土壤却变得更加深厚。例如,现代社会交通便捷,人们实现了大范围内的流动,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的离别就更加频繁。外出务工、出差、旅游、探亲、经商、参军、开会、赴考、留学……一方不见,另一方自然思恋,此乃人之常情,古且如此,今时更甚。
话说回来,今天异地恋中女性对男友(丈夫)的相思,宅女对爱情的渴望,哪一般不及古人情怀来得深厚?
现在发起“新闺怨诗”写作,并不是要趋迂抱腐,而是在明晰其生存土壤之丰厚下,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尝试。在新闺怨诗创作过程中,除了男性作者参与外,广大女性也大可徜徉于这片文艺的天空。
所谓新闺怨诗,仍免不了涉及“怀春”“失恋”“异地恋”“单相思”“早恋”“离别”“团圆”等等题材,但在思想、内容和意境上应该作出新的解读。一方面,作者不能片面强调题中的“怨”字,书写千篇一律的“离怨忧思”;另一方面,读者也不应当把喜欢写作“新闺怨诗”的人简单当做是“痴男”“怨女”,甚至“怨妇”,而应更为看重其中自然情感的表达。就拿“怀春”一题来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古且如此,今天更要正确地对待。
新闺怨诗在形式上可采用古体诗词的形式,也可以是新诗的形式,由写作者自由选择;在内容上,主张多选取新的意象,即现代社会中的意象,倡导写出新意;在格律上,需保持诗歌的基本特征,但用韵、平仄的要求可以放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尝试甚至投身新闺怨诗的写作。
最后,附上两首“新闺怨诗”习作,文辞浅薄,见笑于大方之家。
新闺怨其一
户临东街汽笛喧,美人妆成锁朱颜。
电波频频传旧信,李郎迟迟误新年。
新闺怨 其二
无情网困有情人,小园花落恨冬深。
视频识得郎君面,明眸三更带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