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6字,读完约3分钟
自动驾驶如何才能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从一门技术转变成一门生意?
对此,自动驾驶赛道的玩家都在探索不同的商业化路径。智行者的选择是成为一个行业赋能者,即评判的标准很简单,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即在合作之初,上下游厂商便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长处,推动自动驾驶产业链实现造血循环。
以自动驾驶环卫为例,在最初进入环卫场景时,智行者的工程师们将重心投入在让车行动和规避障碍等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上。但对场景方而言,自动驾驶是无人驾驶环卫车具备的基础功能,而场景方更加看重清扫的效果。
在这个标准下,难点就来了——马路上大部分垃圾会集中在马路边缘,很少停留在马路中央,若想将马路清扫干净,环卫车需要实现沿马路贴边清扫的功能。工程师们将这一场景转换成技术参数,即无人驾驶环卫车需要具备厘米级的定位和控制,将累计误差降低到5厘米以下。
这些是工程师最初没有想到的。类似的情况还有清扫车经过减速带时抖落的灰尘带、清扫车可能面临的运营和监管问题等。事实上,任何跨界都有可能面临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是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深水区”,也存在只有内行人才能灵活变通的know how(诀窍)。
经验的魅力在传统行业遇见新科技时焕发新生,也为莽撞者埋下了隐患。
正是了解到进入任何领域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试错,智行者更加明确自身能力的边界,在进行跨领域合作时,选择专业的合作伙伴,同时聚焦在“无人驾驶大脑”本身,努力提升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专业度和壁垒,最终与细分领域的专业选手强强联合,缩短“试错”时间,顺利地进入商业落地阶段。
智行者的无人驾驶大脑已经部署于环卫、特种车等多个细分领域,快速地从各个行业收集数据反哺算法,其无人驾驶大脑的搭载车辆已超2800辆。而智行者的累计商业化应用里程,也达到500多万公里,目前每天仍在增长。
事实上,像智行者这样通过“大脑”赋能细分行业已经成为新趋势。
无人驾驶大脑在商用车应用场景已成定势。而面对乘用车这块尚未充分“开垦”的领域,智行者先人一步有所布局。2021年,智行者与T3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Robotaxi落地创新模式,而后者作为智慧出行生态平台,在与地方交通企业的合作与服务资源的整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对于智行者来说,场景万变不离其宗,无人驾驶大脑始终是智行者为多种终端设备赋能,扩大自动驾驶产品的适用范围、降低落地门槛的核心竞争力,而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在算力、算法、数据三个方面也在持续精进过程中。
需知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是软件与硬件高度集成的产物,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硬件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诞生。智行者从2017年开始决定自研硬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即域控制器,将自研算法搭载在自研控制器上进行运行,通过“算法连续升级、硬件离散升级”的方式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一套通用的底层架构,可以用在任何具备移动能力的机械上。
目前,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经过多年的持续进化,已打通多场景L4级别自动驾驶应用,还可降维应用于L2+、L3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目前在稳定性、能效比、价格、开发周期、匹配度,以及后期服务能力上都做到前沿水平,与乘用车、商用车、特种作业车等各领域客户都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并且在各种场景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下,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还在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