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1字,读完约3分钟
在“布基尼”成为全球新闻的标题之前,中国有过“脸基尼”(facekini)。
这种色彩鲜艳的面罩现在仍然存在,今年夏天在中国拥挤的海滩上仍可以看到,在网上也有销售。
“脸基尼”首次受到西方新闻机构的注意是在2012年夏天。《纽约时报》当时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林丹(Dan Levin)发来的报道,配有沈绮颖(Sim Chi Yin)在沿海城市青岛拍摄的引人注目的照片。
全身泳衣和“脸基尼”被用来抵挡紫外线,防止被水藻或水母弄伤。
近日来,人们已开始在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戏谑十几个法国小镇的官员禁止“布基尼”的做法,他们问,如果带着“脸基尼”的中国人出现在法国海滩上,那里的官员们会怎么做。“布基尼”在一些穆斯林女性中流行,至少有30个法国市政府禁止了“布基尼”,这种做法引起的争论仍在持续。若干颁布禁令的城市位于里维埃拉,法国一家高级法院上周五推翻了一个城市的禁令。
在海滩游玩的中国女性戴“脸基尼”是为了保护脸不被太阳晒着。在一些亚洲国家,许多女性不仅担心紫外线会给脸上带来皱纹,也希望尽可能地保持面部不被晒黑。比如,美白霜在日本、韩国和泰国就非常畅销。
戴“脸基尼”的中国女性有时也穿覆盖整个躯干和手臂的泳衣,与“布基尼”和冲浪者通常穿的潜水衣类似。
2012年时,“脸基尼”在青岛最常见,当时戴着这种面具的58岁的女子姚文华(音)对时报说,“我害怕自己变黑。”
“一个女人应该有白皙的肌肤,”她补充道。“否则人们会认为你是一个农民。”
青岛,戴着“脸基尼”并身穿全身泳衣的一名女子。
青岛,戴着“脸基尼”并身穿全身泳衣的一名女子。 SIM CHI Y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脸基尼”在照片上看起来令人吃惊,但它们在中国很常见。但是,在法国会怎样呢?那些迫使穿着“布基尼”的穆斯林妇女离开海滩的官员和警察们,对这种中国装束会如何反应?
虽然“布基尼”的禁令已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些反应,但它不是一个广受热议的话题。
一个名叫李阿訇的男子写道:“这不是向文明迈出的一步,而是向野蛮地干涉个人事务迈出的倒退的一步。如果你允许全裸的话,你也应该允许完全遮盖起来。”
(阿訇是伊玛目[imam]的中文翻译,但该微博帖子没有明显迹象表明李阿訇是伊玛目。)
另一位评论者则表示,有关“布基尼”的安全问题是合理的:“如果有‘布基尼’下藏了炸弹呢?”
上周三,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其微博账户上发了一个有关法国禁令的讽刺性评论,抨击了西方国家政府对中国人权问题惯用的批评做法。
“法国武装警察强迫穆斯林妇女脱下保守泳衣,”该《人民日报》雇员写道。“人权在哪?”
写该帖的人还使用了一个带着狡黠笑容、侧眼看人的狗脸表情。